找到相关内容101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

    mdash;premau)指对佛法僧、善法、真理、涅架等的喜爱及佛菩萨对众生的大慈大悲。   人类两性之间的爱、爱情或爱欲(巴kama),以性爱为基础,与性欲紧密相连。性爱,包括大多数动物的性爱,都...需求。《四十二章经》佛言:   爱欲莫甚于色,色之为欲,其大无外。   此色欲,指性的欲望。人类的性爱,主要由对方的色(整体形象)、形貌、威仪(举止)姿态、言语音声、皮肤细滑、人相(异性性征)引起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760169.html
  • 《证入“无我”的利益》

    业也就会完全地消失的缘故。   以上我们只观察恶业的消失。但是仅仅经由“身见”的消除,过去的恶业不会消失,只有达到阿罗汉道,爱欲澈底根绝了,恶业才会完全消除。 “身见”的罪恶   “身见”之...如何罪恶深重。 表面的执著与深度的执著   ”爱欲”与”慢”的执著,并不是”见”的执著。”爱欲”是以”这是我的财产“的形式,执取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。”慢”则是以”这是我”的形式,执取一切现象。在众生...

    缅甸 雷迪大师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039353.html
  • 证入无我的利益

    爱欲澈底根绝了,恶业才会完全消除。  “身见”的罪恶  “身见”之恶是极端深刻,影响深远。  一位犯了弑母业行的人,必定被所谓沦入无间地狱的境界相所震慑,因而将弑母的业行,转化为“自我”,并且深受...是如何罪恶深重。   表面的执著与深度的执著  “爱欲”与“慢”的执著,并不是“见”的执著。“爱欲”是以“这是我的财产”的形式,执取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。“慢”则是以“这是我”的形式,执取一切现象。在...

    雷迪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0642063.html
  • 净心法要 插图版

    佛在《圆觉经》中说:胎卵湿化四生都以淫欲而正性命,当知轮回,以爱为根本。憨山大师说:“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,生生死死,舍身受身,皆是爱欲流转,直至今日。”“如此爱根种子,积劫深厚,故生死无穷。” 学佛修行,目的是要超出世间、了脱生死,而生死的根本就是爱欲。因此,应把对治爱欲视为修行大事。对治之法,即是如理作意,这是从根本上对无始以来的贪欲种子宣战,决定具有破灭烦恼的作用。坚牢大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 [造] 益西彭措堪布 [译讲]

    |净心|多体观|无常观|苦观|无我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09380919978.html
  • 佛教中学预备班

    是有剩余涅磐?   佛教瑜伽行者如实知见诸法的个别自相与普遍自相,去执离欲,摧毁无明及爱欲二种烦恼,但其身、心五蕴尚因前生的异熟果而继续存在于世间。   什么是无剩余涅磐?   瑜伽行者获证有剩余涅磐后,在色身分崩离析时,身心五蕴灭后便不再生起,于是证达自由、不再堕于生死、永恒、绝对、无为、寂静之究竟极果。因为成就者灭尽了无明、爱欲,没有了无明没有了爱欲所以就不会再有生死轮回忧愁悲伤。  什么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253369.html
  • 佛教的和平特征

    释迦牟尼而言,人类存在本身的苦,根基在于我们内在根本的无知与爱欲。他认为无知与爱欲就是苦的两大原因。而且,所谓苦的消亡即真正的和平只有这样一个状态,那就是要靠正确的修行来灭绝类似四苦、八苦等等我们被告知的一般性人间疾苦。换句话说,断绝以无知与爱欲为代表的人类烦恼的状态,就是绝对的安定、寂静、超度及和平。   相对于宗教体系所提倡的和平原则而言,世界上现存的大部分文明体系及其文化系统,均不具备彻底的和平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2463174.html
  • 爱是烦恼,还是要爱

    【原文】当知轮回,爱为根本。由有诸欲助发爱性,是故能令生死相续。欲因爱生,命因欲有,众生爱命,还依欲本。爱欲为因,爱命为果。由于欲境,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,造种种业,是故复生地狱饿鬼。知欲可厌,爱...,爱自己的生命是结果。有了爱欲之心,便产生违我心意的逆境和合我心意的顺境,对不喜欢的产生背离心,对喜欢的产生亲近心,并产生厌憎、嫉妒等种种不良情感,由此造下各种罪业,最终沦落为地狱饿鬼。知道了爱欲的...

    胡卫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5467093.html
  • 佛说大乘修行人为何要断肉吃素

    饮食生放逸,放逸生诸觉,  从觉生爱欲,是故不应食。  由食生贪欲,贪令心迷醉,  迷醉长爱欲,生死不解脱。  为利杀众生,以财网诸肉,  二俱是恶业,死堕叫呼狱。  若无教想求,则无三净肉,  彼非...大惊怖  饮食生放逸  放逸生邪觉  从觉生于贪  是故不应食  邪觉生贪故  心为贪所醉  心醉长爱欲  生死不解脱  为利杀众生  以财取诸肉  二俱是恶业  死堕叫唤狱  不想不教求  此三种名...

    佛说

    |茹食|素食|肉食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2112596439.html
  • 赖吒和罗

    ,佛陀知道他已不再退入爱欲之中(他是已从爱欲之中得到解脱的人)所以也很赞成他返家去省亲。然而,赖吒和罗到达家门之时,并未受到俗家的欢迎,他以托钵僧人的姿态,走到他家的门口,家中的人,谁也不理睬他。有...吗?你怎忍心抛下了我们,难道沙门的生活之中,有著另一种更美的玉女吗?」事实上,赖吒和罗在十年之前,就已证得阿罗汉果,就已断除了男女的爱欲,他看人间的一切,都是平等,没有可憎的,也没有可爱的;如果说有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405916576.html
  • 小乘禅数之学略述

    持、入”之所以能聚合在一起,构成现实的人生,全在于“无明”与“爱欲”的作用。由于无明,便会对世间的生活产生“常乐我净”这四种颠倒的见解,并进而在爱欲的驱使下去追求这种世间的生活,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流转生死不得解脱,永远沉沦于世间苦海之中。因此,《阴持入经》视无明与爱欲为引起诸苦的最根本的“惑业&rdquo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2941236.html